自由

Posted by 钰博 on July 12, 2020

科幻中得自由

远古时候,人类聚集成部落,终其一生,一个远古人类大概率都只能围着部族方圆百里打转。人类驯化了马与稻谷,活动范围又扩大了,成吉思汗可以从蒙古一路打到欧洲。工业时代,人们有了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人类可以随时搭飞机去伦敦喂鸽子。互联网时代,不用出门,就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大洋彼岸的一天。

这还不够,科幻中,突破维度限制,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则,我们更自由。空间让我们感知到宇宙之大,科幻中的人类突破空间限制,从太阳系两日游和现在的郊区两日游一样方便。同样,要知道时间本身并不存在,它是我们人类发明出来,给自己的参考。我们仍忍不住幻想突破时间限制,穿越到古代,亲眼见下盛唐未央宫万国来宾,去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梁逛逛街。或者是幻想未来,科技如此发达,我们跳进不同时间线里,在平行宇宙间穿梭。甚至想象我们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时间由我们随意操控。甚至有没有一个维度的宇宙,只有纯能量形态的物种,他们不需要身体,宇宙随他们去,这几乎是神了。

自由属于文艺青年?

少年想要自由是什么样呢?

当然要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怎么样算是“无拘无束”呢?

饿了想吃就能吃到填报肚子,想去探访名山大川,抬腿就走。似乎只要你想做的事,你就能去做,没有人、没有事、没有规则阻拦你。

少年想去看草原,便坐了火车咣当了两天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满目尽是蓝天白云,绿草白羊,牛在安详的吃草,马儿欢快奔跑。连着一天,新奇感减退。傍晚,人们或骑马归家,或三三两两相约,一群群的牛、羊、马从少年眼前过去,少年此刻却孤单一人,背映夕阳。

不论少年去名山大川,还是在城市里热闹,类似情景一再重复。少年知道了,这种自由伴随的孤单,总要自己承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少年并没有感觉到行走了万里路,如读万卷书有多么大的收获,有那么让人激动人心。为什么呢?

这种文艺青年的自由,只是文艺青年想要的自由。

少年开始反省。

说走就走,山川河流,草原大漠,风光无限好,最终只有片段投射到少年心中。这些片段是不是值得少年刻意花费那么多那么大时间精力呢?这些说走就走的自由,在少年这个阶段,远不如与师友畅聊更能带来智识上的愉悦。

自由之前,少年认识到了很多不自由。

什么时候出生、出生在哪里、父母是谁,决定了一个人一辈子的起点和基本面。当时社会环境是什么,有哪些政策和规则,则悄悄给你的人生发展划定了边界。投胎到大清,想要思想家,首先要面对文字狱。出生在中国大陆,你不得不考虑户籍制度。社会还有良序公俗,还有各种风气、传统,这些都是一些影响你行为思考的力量。而且多数时候我们被影响而不自知。

我们理想中的自己,有许多成分便是这些影响造成的。比如消费主义大潮下,多少女生被社会习惯认为越瘦越美,自己也就不加反省加入进去,玩命减肥。

好在我们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权利。

从自由到自在

相比说走就走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内心所要的自由。内心的自由并不是思绪奔腾,而是平静,沉静。

贪嗔痴慢疑左右不了他,被酒色财气驱使不了他,欲望和恐惧会迷惑他,但他能识破它们的诡计。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说的它了。

能立即意识到贪嗔痴慢疑在心里闪现,需要修炼静与观。

在习得静与观能力之前,到可以从“贪嗔痴慢疑”这些坏习惯,改为好习惯。内心自由并不是“或悟于一室之内”,静坐、冥想所能获得的。需要走出去,去和纷纷世事碰撞,王阳明说:“须在事上修”。

这种能力很是难得,古往今来,无数高僧大德、方外高人、饱学大儒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对于你我普通人,没达到处处自在境界之前,有时间、有精力、有金钱支持出去走走,看看大好河山,让心灵在探索自然里放松,更有意义。

同样有效果的,是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这个安全空间里,你也可以放下顾虑,得到自在。

是什么在阻碍你获得自由?

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和作家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积极心理学中心主任,被称为现代正向心理学运动之父,在1972年提出“习得性无助”的概念。

他将两组狗放在吊床当中,第一组狗被轻微电流电击,但它们能够停止电流,另一组狗而则不行,当这个吊床实验做完之后,再将这两组狗放到一个有障碍物的屋子,第一组狗在屋子中遭受电击时,会跳过障碍物逃走,第二组狗在遭受电击时,则不尝试逃走,只会躺在原地不动。这就是习得无助感-尽管狗看到第一组的逃走范例,也知道自己能逃走,但他们并没有尝试。在其他实验当中,还用了不同的动物,结果都非常相似。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尝试突破,却总是像苍蝇碰玻璃一样时候,我们会觉着在这件事上,我们没办法突破了,即使有新机会到了眼前,我们仍然无动于衷。

多少年轻时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就是被这样打磨成了成熟稳重老成的中年人。当你升起凌云壮志,豪气万分想要做成件事,目标似乎遥不可及。他会告诉你,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行不通,他的道理很多,逻辑很顺。可是你还是感觉到了有哪里不对。

热情推动你改变世界,这样的中年人却碰壁过多而心灵懦弱,他对自己没有信心,他认为没有力量可以打破。于是逻辑成为他为软弱心灵的借口。他们或是某些朋友,或是某些长辈。

所以当绝大数人到了中年接受了平庸后,你仍然没有放弃实现理想的一腔热情,这是你极大的优势。

有些重大决策,去找下你人脉圈之外的人,他们不了解你的过去,对你没有成见,更可能给你更中肯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即使你过去有坏习惯,在由你这件事而引发的新人为环境里,你仍有可能借助这个环境或组织平台的力量,达成目标。

无助可以习得,乐观也可以用同样逻辑习得。

追求自由,需要多少勇气?

《勇敢的心》里苏格兰人民贵族被压迫,甚至贵族享有当地女性初夜权。男主和女主自由恋爱,被贵族发现,面临死刑。男主不得已走上了反抗道路。十岁时候表哥带我和表弟一起看这部电影,电影最后,男主死前高喊“Freedom”,这画面至今震撼人心。

我们也和男主一样想要过上自己想象中的生活,却难得男主那份勇气,患得患失。

少年眼中,自由是伸手可得的鲜美果子。做不同主流的事,反抗权威,就是自由。

少年尝过上班的滋味,尝过每天上班打卡工作、月底能拿到工资的日子,这种给少年带来了心理安全感,我通过自己努力上班,也可以在社会上立足了。

刚开始,少年上班,每月只够房租和吃饭,最多每月去爬两次山。工资涨了,想要的也更多了。想改善下居住环境,想穿点好看的衣服,想买套房子,让自己安稳。正如一个女性朋友说:我想要几支口红,每支三五百;我想要的护肤品、衣服,每月花一两千;我想看的展览和戏剧,每月也要一两千。如果离了工作,我哪里有钱去涂口红、做护肤、看戏剧?

不仅是她,你我多多少少,都被这个消费主义时代给裹挟了而不自知。

可是啊,人生只有大梦三万场,眨眼就过,欢乐苦短,冬夜寂长。社会习俗、别人眼光,终究是别人。是否真心快乐和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管什么时候,随波逐流或成为自己,选择都在你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