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可控么?
这在科技哲学领域是一个热门话题。自古至今,讨论纷纭。围棋被视为人类智力的最后堡垒,也被AlaphGo攻克。引发人们又一次大讨论和怀疑,“机器的智力超过了人类,人类未来会怎样呢?”人类不仅担心遥远的未来,多少人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不久就会被AI取代了呢?更深层的担忧,AI智力超过智力链顶端的人类,那么,AI还可以为人类所用么?会不会出现《终结者》或者《骇客帝国》里,人类被机器攻击,或被机器圈养的情况呢?
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雅典技艺超群的工匠代达罗斯因罪逃到克里特岛,岛上国王米诺斯命令他建造一座迷宫来囚禁牛首人身的怪兽米诺陶。代达罗斯了为了摆脱国王的控制,用蜂蜜、蜡和羽毛为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制造了翅膀。父子俩成功逃离海岛,可得意忘形的伊卡洛斯忘记了父亲的嘱咐,在途中越飞越高。被激怒的太阳神发出灼热的光,少年翅膀融化,不幸坠海身亡。
人们最初对技术的认识在这个神话里可见一斑,对技术最为典型的观点是工具论。技术是用来服务人类的,比如代达罗斯制作翅膀,是为了逃离海岛。但技术的消极方面也一览无疑,伊卡洛斯坠海身亡便是一例。工具论代表人物哲学家梅塞纳认为:
技术产生什么影响和服务于何种目的,与技术本身并不相干,而取决于人们用它来做什么。
这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技术并无善恶,用的人决定了善恶。
如果看技术发展史,技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品质的飞跃。偶有坏处,比如毁灭人类的核武器、环境污染,在人类的控制下,技术还是能向着善的方向走的。
技术已然失控
技术真的只是为人类所用的工具么?实体论者不这么认为。技术特别是现代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背景了,电力、5G、网络已然如同食物、水、空气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技术其本质已悄然变化,从工具变成了系统,一如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此时,技术因为有其自主性,而脱离了人的控制,人不再能主导技术的发展,而仅仅被动参与其中。想想你每日都沉溺于豆瓣或者今日头条、抖音、微信,你的三餐用外卖或者支付宝,你跑步运动用keep,技术已然无所不在,而你也无法离开。这是实体论者眼中最高危险。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除了“唤醒沉睡的思想”,并静待转机之外,别无他法。他甚至悲观的说:
我们首先必须符合技术的本质,以便以后问道,人是否和如何控制技术。
埃吕尔则比较乐观,虽然技术已然失控,但他赞同人们还有一定主动性,放下手机,少用电脑。通过浙些行为,人们能革新自己生活方式,重新建立人类与技术的关系。喜欢诗和远方?喜欢星空下的篝火?放下手机,这些才会出现。
技术不简单
还有第三种观点,批判论,对技术可以有限控制。批判论者们认为,前两种观点都认为技术是不可改变的,技术只能是工具么?技术是超出人类所不能干预的天命么?还有,前两种观点都认为技术要么造成乌托邦,要么敌托邦。但技术在事实上构造着世界,它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而且技术始终在变化,与其他众多因素一起左右着世界未来。
所以温纳主张“作为认识论的卢德主义”是一种回答。卢德主义要毁坏机器,破坏机器。温纳研究技术与人类的关系,他把“仪器、工具、机械、武器”称为“装置”,把“方法、步骤、程序、技巧”等称为“技法”,把“政府、工厂、军队、研发团队”称为“组织”。这三种组合形成的大规模系统称为“网络”。而我们要做的是,研究清楚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在可靠的情况下,发展技术。
伊德对于“人类能否控制技术”给出了否定答案。不过他认为,是这个问题提错了。问题本身就已经假定了技术是工具,因此技术是中性的;或者,技术起着完全作用,因此无法控制技术。所以伊德提出了自己对技术的界定。首先技术发展有多种路径,其次技术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本质性的、结构性的多元含混性,称之为“多元稳定性”。所以任何一种技术都可以用于多种场景,任何一种意图都可以用不同技术实现。手机可以看电影,也可以玩游戏,电视也可以。
所以这种性质就决定了“技术-人”、“技术-文化”的相对性,只要处于这种关系中,“控制”“被控制”就是相对的。“一旦从整体上来看技术,特别是技术嵌入了文化的复合体中,’控制’的问题就更显得没有意义了。”伊德认为,虽然问题提错了,但并不否认争论存在。比如政府促进哪些技术、如何保护自然与资源开发的平衡,伊德认为这些主要是政治问题,应需要公民的广泛的参与才有可能解决。更高程度的问题涉及文化价值,因为文化价值决定了上面问题的范围,而文化价值在哲学讨论的范畴内,更不好“控制”了。
伊德认为现代技术结合传统的文化形成了一种复合文化,这种复合文化导致技术多样化发展。比如政府能控制媒体、报纸,但不可能控制所有手机、摄像机。伊德赞同的是不是“不控制”,而是另一种控制方式:“看”。他说:
在如今生活世界的高技术结构中,可能性的激增是多种多样的、多元稳定的,既令人眼花缭乱,又危险重重。
所以只有通过“看”,产生足够的视觉和平衡,才能减轻我们时刻面临着的“决策的负担”。然而,如同舞者的轻盈是练就的,“看”者的清明也是培养出来的。
所以我们人类还有希望么?
对能不能控制技术的争论,我们认识到,技术是一种“构建中”的事物,一方面技术并不会依赖其自身理性不受任何限制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对技术发展也并不具有完全而又有意识的选择能力。人类前景并不是一片暗淡,也不是一片光明。
这似乎是废话,却可以给你一颗定心丸,不要老担心AI抢你工作,也不要想着坐享其成。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正道。
** 看《关于“控制技术”的三种争论》读书笔记。原文在:《科学技术哲学》,2015.8月刊,p19~23,作者曹志平、葛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