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第一章读书笔记

Posted by 王钰博 on August 3, 2018

皮埃尔布迪厄

布迪厄是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他1930年生於法國南部庇里牛斯-大西洋省的小城当吉恩,父親是郵差。1954年通过哲学教师会考,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法国高等师范学院就读期间,他避开当时蔚为主流的存在主义,反而跟随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Gaston Bachelard和Georges Canguilhem这几位哲学家学习逻辑学跟科学哲学,选修Éric Weil教授的黑格尔的法哲学。

1954年至1955年一段很短的时间,布迪厄在“木蓝”中学任教。1955年被法国国防部征召,在凡尔赛服役。很快地他被派到阿尔及利亚服兵役,为时两年。1958年至1960年他转至阿尔及利亚的首都,在阿尔及尔大学的文学院教授哲学。1960年他返回法国,先在索邦大学任助理,然后转至里耳的里耳大学担任讲师教授社会学,直至1964年。他同时跑去巴黎的东方语言学院(l’école des langues orientales)加强他的阿拉伯语文,这是他在阿尔及利亚已开始接触的语文。1964年之后,布迪厄接掌高等研究实用学院(1975年起改名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第六部门的研究主任。从1968年起,接掌由雷蒙·阿隆创立的欧洲社会学研究中心,他担任这个职位直到逝世为止。从1981年起,布迪厄担任法兰西公学院第六部门的社会学主任(先前担任这个职位者有雷蒙·阿隆与Maurice Halbwachs等大咖)

布迪厄在社会学领域、思想领域影响极大,他的著作《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被国际社会学协会评定为20世纪最重要的十部社会学著作之一。

《区分》原文用法语写就,后来翻译成英语。直到最近几年,才翻译成汉语版。然而汉语版并固敢恭维。除了原版思想精妙、语言深邃之外,翻译也确实是个大问题,信达雅一条不占,不知道的以为他不过如此。

判断趣味的能力:区分文化贵族与文化平民

硬着头皮读了第一章,主要讲“文化贵族爵位及其领地”。开篇布迪厄就讲:

趣味判断是判断力的最高表现。

 上流社会的规矩,趣味是真正的贵族最可靠的标识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不是财富不是地位而是趣味?

布迪厄提出,在所有供消费者选择的对象中,没有什么比艺术更能起到分类作用了。不同的社会阶级,其对作品的喜爱有明显分野。在统治阶级场域、文化生产场域,趣味是斗争的焦点。比如宋朝统治者强调文人趣味,书法、古琴、诗词等蔚然成风;清朝却是老佛爷喜欢听戏,京剧昆曲等异军崛起。由此,统治阶级如何判断趣味,民众跟随,阶级分野由此彰显。书中举了一个很好的调查例子:巴赫钢琴曲《赋格艺术》被誉为音乐家的哲学著作,调查样本中喜欢最多的人群是大学教师及艺术生产者;而工人、服务人员、手工业者则对此不感冒,喜欢者寥寥。

我们会说,这还不是理所当然的么?因为受教育状况不一样啊。大学教师文化资本更家雄厚,自然能欣赏啊。

如果我们把自己和大众对大学教师的期望拿到太阳底下,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认为大学教师有这更雄厚的文化资本,所以理所应该有更好的道德和更智慧的头脑、更高级的审美。同样,对于一个常春藤名校如剑桥毕业学生,我们会认为他大概率会比不知名野鸡大学能力更强。我们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呢?受过的教育。更具化的是,学历是本科还是硕士还是博士抑或教授?

所以布迪厄一针见血说:

文化贵族由其爵位所确定,这些爵位是他们预先倾向于成为并且合法的成为贵族。。。。他们由一种本质的差别而与单纯的文化平民分开,这些文化平民注定要沦落到被倍加贬低的自修者和代理人身份。

这种本质是什么呢?向自身要求别人不会向他们要求的东西,向自身证明他们符合自身。这种强烈的自我要求是东方价值观中也有体现,”吾日三省乎己。”

审美配置

事实上,区分文化贵族与文化平民的另一个关键,是审美配置。审美配置是说,同样是一幅画,你作为文化贵族或文化平民,审美方式差异是什么。你可能说,我觉着好看就成,管他怎么欣赏呢。而事实是,一切合法的艺术品,如《溪山行旅图》如《阳春白雪》,这些作品都倾向于推行自身的认识规则,而且暗中将使用某种配置和某种能力的认识方式当成唯一的合法的方式。所以,当你听说国宝《清明上河图》在故宫开展,你兴致勃勃的顶烈日排队五小时终于看到时,觉着哎呀上当了,就这一幅画??还没看美国大片来得爽。这时候,审美配置就在起作用了。

然而聪明如你也立马猜到,想要获取这些审美配置,就需要接受家庭或者学校的教育。而特定审美配置,也是与普通配置相区别,区分大众美学与高雅美学的分界线。这种审美配置,还会起到审美的隔离效果。比如当代艺术,最典型的是布里洛盒子。这些用盒子咋看就是普通商店里常见盒子啊。为什么就成了当代艺术里程碑了呢?受过艺术教育的人自然能理解,而文化平民则百思不得其解,不明所以,甚至会觉着“我被艺术拒绝了”。所以如果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有挫败感,你只是没有受过足够的艺术教育而已。

审美配置还倾向于排除物质的性质与功用。我们都知道,物质生活是条件是审美配置的形成条件,也是使用条件。文化资本只有在以脱离经济必然性为代价才能获得。也就是说,获取文化资本,并不像十元大概率能买一块面包那么必然,很有可能,你付出了大量金钱,得到文化资本却不成正比。比如学习法国文化,你可能花了数万元,换了对法国文化的一点书本了解。同时,审美配置的这个特性,还让我们注重生活风格,比如中产阶级工程师喜欢爬山,而企业老总们大多喜欢打高尔夫。喜欢爬山的工程师还会遇到同样中产阶级的企业中层管理者,喜欢打高尔夫的老总们还会遇到同样喜欢游艇的其他老总们。审美配置同样也有聚集作用。

想到这里,聪明如你也应该也理解了为什么自古文人下能修身齐家,上能安天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