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空调的夫妇

Posted by 钰博 on August 7, 2022

昨天空调坏了,从网上家政公司约了师傅下午五点来修。七点多才到,开门是一对夫妇,背着大工具包,拎着一个淡绿色煤气罐。后来我才知道不是煤气罐,是氟气罐。我住五楼,丈夫踩着防盗窗去窗外维修,妻子在屋内拽着系丈夫身上的安全绳,我也赶紧帮忙拽着。

她有点意外,说给上一家修,在二十几层,丈夫只能踩着不到十厘米宽的窗沿修,也没有防盗窗可抓,十分危险,她只能死命抓住安全绳,当丈夫的压舱石。在那家,空调外机太烫,需要降温,她拽着安全绳,请主人拿些水降温,主人怕热,磨蹭了好久,最后没辙了,才非常不情愿的去拿了。

她看到我的琴,问我是老师吗,她家9岁姑娘在学古筝,已经断断续续学了两年了,一节课五十分钟三百多块钱,她觉得超级贵。小姑娘平时练琴还需要家长看着,父母在家看着还能认真练,奶奶看着小姑娘就一通乱弹。他们经常不在家,也没辙。

我认为对我们这样的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投入宝贵的金钱、孩子的童年去学这些才艺,性价比实在太低。学古筝和钢琴小朋友按千万计,有成绩者凤毛麟角,钢琴家除了郎朗李云迪你还知道谁?普通家庭投入再多金钱精力,能比得过精英家庭吗?更何况音乐极其依赖天赋和老师,天赋甚至占了三成,而且随年龄增大影响越大。这些领域是赢者通吃,更多是精英阶层的游戏。

我把自己观点说给她,她说平时老师还会推荐参加古筝比赛,一次几千块,换回来一个参加就给的证书。不参加感觉不好意思面对老师,参加了花钱拿了个没什么用的证书。我说这就是音乐教育的黑暗赚钱模式啊,组织者靠收参赛者费用赚钱,比赛含金量却不怎么样。她想回去就不让女儿学了。我赶紧表示让她慎重考虑,不要只听我的。我也不知道她回去会不会真的不让女儿学,感觉自己不小心会改变一个人命运,不小心搅了了别人因果。

丈夫检查出来问题了,空调没氟又空转,把一个零部件烧坏了。妻子从工具包里拿出零件,递过去;又拎着氟气罐要放窗台上,我也赶紧接过来,递上去。

她问我房租多少,我说了个数,她很惊讶,说这么贵,要是他们住就只能喝西北风了。她不知道的是,我不过是月光族的一员罢了。

我说现在做家政应该挺赚钱的呀,北京人力成本高,特别是现在夏天,空调维修旺季。她表示确实挺多活儿,但没赚多少钱。我好奇家政公司分你们几成?她说四六分,公司拿大头。我有点诧异,以为家政公司只拿两三成。窗外正低头维修的男人忽然说道,哪能那么好,我也想。我们这么累的干,怎么着得对半啊,您说是不。

我也有点义愤填膺,觉着家政公司作为平台占的有点太多了。

这对夫妇老家在山东,家里有三个孩子,来北漂,他俩吃够了苦,不愿意孩子们吃苦,少让他们做家务,让他们好好学习。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对相当一部分很穷但又没穷到走投无路的家庭,这句话不一定适用。我也想起我的父母,和他们一样心思。小时候父母不愿我吃苦,农忙时节也不让我帮忙,让我好好学习就行。甚至初中高中暑假,我想出去打工赚钱,父母都不允许。

虽然是好心,可是却让小孩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没经过锤炼,经不得风吹雨打了。将来我有孩子,我会让他们早早作为家庭一员做家务,甚至业余去社会上工作,吃一吃社会的苦,才能知道学习的甜。

我又分析,在中国,对普通人家,读书仍然是最有希望的一条路。她也认可,她自己却从来不看书,说看不下去,一看就困。她虽然自己从来不看书,但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她也不知道该买哪些,学校推荐的她就买,看着网上有些不错的也买。可孩子只爱看动漫,看脑筋急转弯,其他都不爱看。有次她家孩子拿本书,说“妈,你应该看看。”书名叫《好妈妈从不打骂孩子》。我建议给孩子买书还是要选一选,读了那些鸡汤的、错误的书,给孩子引导了不靠谱的路上,反倒不如不读。

她也觉得是,她还提起孩子有时候不想上学,孩子说上学有什么用,你看那么多大学生在送快递。她跟孩子开玩笑,让她去送快递,孩子又说不去。一个孩子想要零花钱,又不愿意父母白给,便和他们讲好,扫一次地两块,捶一次背两块,洗一个碗两块。我笑道,洗一个碗两块,这是不知道资本家有多凶狠啊。

聊着时候,她电话响了,她十二岁的大儿子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吃饭。她让他照顾俩妹妹先吃,他们修完了回去吃。他们在我家修完,已经快八点了,还有五家没修。我这里也终于修好了。她丈夫从窗外退回来,满头汗。我也松了口气,放了安全绳。

他说如果需要发票,通过公司直接付,九百块;如果直接给他们,可以少一百块钱。因为房东付款,我直接给房东电话让房东选,房东毫不犹豫选了后者。他们还一再承诺,会免费保修一年,只要出问题了就去找他,还把他微信号贴空调上,又加了我微信,说有问题随时直接找他,免费来修。

他们收拾好工具,临出门时候,我赶紧给他们说,要是不知道哪些书孩子可能感兴趣,要是心里没底哪些书靠谱,可以去微博和小红书上找各大出版社童书编辑,私信他们,他们专业做这方面,天天琢磨小朋友看书这事儿,会很乐意给你推荐的。

他们再次表示感谢。我其实还想再推荐下科学的学习方法,可是他们还得赶往剩余五家。楼道里灯坏了,一片黑,女人拎着工具包打着手机手电筒,男人扛起氟气罐,一前一后,一步一步,沿楼梯下去了。

后记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普通大众想跨越阶层是多么困难,中间有多少或明或暗的阻碍。类似这对夫妇的普通家庭想要翻身,不管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似乎对他们并不友好。

首先在小时候,父母教育和家庭环境。这对夫妻常年在外,三个孩子只能交给老人照顾。这种空巢养育,太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有4.9亿人户分离人口。2012年调查,有近6102万留守儿童,2018年变更了统计口径,有近七百万留守儿童。经济上的限制成了第一道锁链。

其次,“不让孩子吃苦”的养育理念直觉上是好的,可实际上却让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寒门富养”更多是父母们的补偿心理在作祟,希望满足孩子们物质上需求,来补偿自己不能陪孩子的心理。父母的教育理念很容易成为第二道锁链。

这还不算,教育最容易让孩子跨越阶层,可社会媒体宣传容易夸大,给人错误印象,看多了“大学生去送外卖”这样的新闻,孩子都觉着“读书无用了”,而父母又没有理论知识反驳,这釜底抽薪,让孩子失去了读书动力。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合力影响孩子。这又成为了第三道锁链。

还有,绝大部分才艺都是收割韭菜,而绝大部分父母却没有批判教育学这方面的知识,花钱花精力去玩一个精英们玩儿得起的游戏,不小心成了这游戏里的大概率输家。这些隐蔽的陷阱,不知道让多少家长中了招,让多少孩子童年浪费在了无谓的训练上。这是第四道锁链。

即使父母隐约意识到应该让孩子多读书,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修炼。但需要父母有能力、有眼光去挑选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书,如果只按照学校推荐的书读,那也只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成为正态分布中间的一个点。

你看,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己,让自己咸鱼翻身,给孩子做个还可以的铺垫,需要跳过多少坑。